图片

BoB体育投注_188体育平台-注册|官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文学 > 现当代文学 > >

浅析沈从文文学作品中的“湘西世界”

来源::未知 | 作者:BoB体育投注_188体育平台-注册|官网 | 本文已影响
  【论文关键词】沈从文 文学 “湘西世界” 
  【论文摘要】在对沈从文进行深入的阐释与研究中,他笔下的“湘西”世界无疑是人们最为关注的重心。与整个沈从文研究的发展相应,人们对“湘西”世界的认识与理解也呈现出一个不断深入与丰富,多元与复杂的状态。 
   
  沈从文研究从其创作伊始到21世纪的今天,可谓几经曲折变化。时至今日,沈从文研究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日渐成为了一门显学。沈从文研究呈现出日渐完备成熟,多元丰富,不断推进的良性状态…… 
  而在对沈从文进行深入的阐释与研究中,他笔下的“湘西”世界无疑是人们最为关注的重心。具体而言,对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的认识呈现出几种这样的态势。建国前,人们多注重肯定其湘西世界所特有的朴质自然、和谐优美的人生情趣与牧歌风味。同时,也注意到湘西世界所具有的意义和价值。建国后到新时期,其湘西世界与沈从文整个创作一块归于另类而湮没无闻。新时期以来,随着沈从文热的悄然而起,人们对“湘西”的认识与理解、阐释与发掘则呈现出多元丰富,不断深入的状态。首先,是沈从文创作中“湘西”与都市相对而在的意义与价值的发现。凌宇的《从边城走向世界》作为国内第一部对沈从文创作进行系统研究的专著,就将湘西作为与“沉落的都市”而对立存在的“生命多方的乡村世界”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对沈从文创作的总体框架和基本特点做了整体性的把握,并充分认识到了“湘西”世界构成的复杂性与丰富性。他认为,那里不仅“跃动着的原始生命活力”,而且呈现了“与世沉浮的乡村灵魂”;不仅悲悯着“巨压下的性格变异”的苦难,而且也在积极地“向生命的神性凝目”。同时,凌宇还从广阔的文化背景与生存视阈中,对湘西世界中所独有的苗族文化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特殊语境中所具有的意义与价值进行了发掘与精辟的分析。与对沈从文文学创作中“湘西世界”的生活构成进行分析不同,文学评论.1986年第6期中赵园的《沈从文构筑的“湘西世界”》不仅将“湘西世界”予以特别抽取,将其视为一种文学现象,而且对其“湘西世界”所具有的独特的文化意义与审美价值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认为“湘西世界”呈现出三个层面的意义与价值:一是“展示着健全的生命形态的湘西”,二是“体现着文化批判倾向的湘西”,三是“包含着重建民族的愿望的湘西”。论述有着独特的价值理念与较为完整的层次体系,但这只是对其可能价值的一种静态分析与共时性审视,对其可能的负面因子与其演变的具体进程缺乏应有的把握。随后,对沈从文笔下湘西世界的“优美、健康、自然,不悖乎人性的生命形式”进行论述的文章不计其数,或说其中的人性人情之美,或说其中的风俗民情之美,或叙述其中的自然风光之美,但从其所达到的深度与所涉及的层面来看,都无法超越上述两者所进行的建构。与对沈从文进行整体的共时态把握不同,王晓明把沈从文文体的变化与其创作心态进行了一种历时性把握,认为文体的变化源自创作主体心态的变化。与之相应,“湘西世界”也呈现出一种变化的状态。并认为以1935年为界,前期以散文笔调歌咏纯朴的湘西风情,后期牧歌情调则被现实阴影所代替。文章极富新意,但却并未将湘西世界作为考察的重心,虽然提到,但湘西世界只是文体的辅证而已,难于游离其应有的主旨作纵深的分析。 
  1990年代以来,人们对“湘西世界”的关注在前一时期研究的整体框架内不断填充和丰富。具体来看,有四种不同的走向:一是从主体的创作心理出发去分析湘西在沈从文创作中所具有的意义与价值。杨洪承在《民族品格的重造与审美品格的追求——论沈从文的小说创作》中指出,湘西世界是沈从文以“被动式、逆向型思维方式”对自然人性的爱,同时也是以“防御性心理机制”表达了他对现代都市扭曲人性的憎。罗成琰也认为沈从文的湘西世界实际上是其对抗都市而建立的一个平衡自卑心理的世界,在将自己作为“乡下人”的心理劣势转化为一种精神道德与文化心理的优势。二是从文学史意义上去认识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对中国形象塑造所具有的意义。
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刘洪涛的论文《〈边城〉:牧歌与中国形象》。在该文中,刘洪涛认为,沈从文的湘西世界,不仅巩固和深化中国现代乡土小说的抒情模式,而且继鲁迅的《阿Q正传》后,重新塑造了中国形象。三是从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出发,去分析与认识湘西世界的独特性所在。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刘洪涛的《沈从文小说新论》,刘洪涛在著作中认为,沈从文对自我苗族族属的公开,是民族身份的自我认同,是在借助苗族资源。但后来,这种民族身份意识逐渐被国家认同感所取消。向成国的《追寻历史与回归自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则对沈从文与湘西社会与文化的种种关系进行较为全面的考察。周仁政的《巫觋人文——沈从文与巫楚文化》,则从文化人类学出发,探讨了湘西巫楚文化与沈从文文学视野中的“自然”、“神”、“人”的关系。四是从其散文创作来看其笔下的湘西世界。对于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早在1930年代,刘西渭就曾论述其小说中的湘西世界与散文《湘西》、《湘行散记》中的湘西的不同形态与景观,认为作者在此处“人在里面活着,他不隐瞒,好坏全有份,湘西像一个人”,其创作动机在于“透破乡土的囿见,促成民主的精神的团结”。 
  新时期以来,于永祥《一轴色彩斑驳的湘西历史生活画卷——萍沈从文描写湘西社会生活散文的思想倾向》(《湘潭大学学报》1982年第1期),王继志《论沈从文的〈湘行散记〉和〈湘西〉》(《南京大学学报》,1982年第3期)都是较早力图从新的视角与思维方式对沈从文散文中的湘西世界进行认识和把握。但却很少讲散文中的湘西与小说中的湘西进行相应的比较,更没有对两者之间的区别所呈现的复杂原因进行应有的分析。 
  可以说,湘西不仅是沈从文生命的起点,而且是其文化精神与审美心理构成的源头;不仅是其文学世界得以建构的依托,而且是其自然人性赖以建基的根本;不仅是其文学创作意义与价值得以生发的根本场域,而且是重塑中国社会与民族根性的希望与可能,对其进行深入的认识与把握,不仅是理解沈从文文学世界与艺术创作的重要内容与根本契机,而且是了解整个现代文学发展的复杂多元与丰富多样的重要组成。但综观近六十年的沈从文研究,人们虽多关注沈从文笔下湘西世界的特殊性与丰富性,但人们很少将沈从文笔下湘西世界放置于作家创作的整个流变中进行具体把握,也很少对其不同时期的具体形态进行应有的甄别;不仅没有对湘西世界的生成情境进行细致的分析,也对湘西世界在主体生存境遇中所具有的意义与价值缺乏相应的阐释;不仅对湘西世界的凸显、消隐与解构缺少深入的理解,也对湘西世界中所出现的矛盾与冲突,复杂与多元的内在根由缺少实质性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叶德政. 从凝固走向开放——对于国内现代文学史教材有关沈从文评论的嬗变轨迹的述评[J]. 吉首大学学报, 1989(1). 
  [2] 苏雪林. 沈从文论[J]. 文学, 1996,3. 
  [3] 凌宇. 从边城走向世界[M]. 北京: 三联书店, 1985. 
  [4] 王晓明. “乡下人”的文体和城里人的理想——论沈从文的小说创作[J].文学评论, 1986,6. 
  [5] 杨洪承. 民族品格的重造与审美品格的追求——论沈从文的小说创作[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 1990,4.
  [6] 刘西渭. 李健吾创作评论选集[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4. 
  [7] 鲁迅. 鲁迅全集(第7卷)[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430. 

BoB体育投注_188体育平台-注册|官网

随机阅读TODAY'S FOCUS